5月16日下午,澳门十大赌厅运营商有幸邀请到人文与传播学院吴智斌老师,为同学们主讲《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读书沙龙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吴智斌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樊锦诗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樊老笔下敦煌艺术的崇高之美。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吴智斌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这本书的整体框架,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樊锦诗先生对敦煌研究事业的贡献。首先,吴老师说明了选择《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作为分享书目的原因:希望能够结合自己两次敦煌经历的实际感受带领学生体会敦煌魅力,打破知识局限,开拓文化视野。接着,吴老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莫高窟的保护史娓娓道来。吴老师特别提到:樊锦诗先生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引进高科技技术对莫高窟壁画进行保护。吴老师以乐山大佛排水系统为例,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技术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随后,吴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进行了片段选读环节。第一个片段是《第七章·我其实想过离开敦煌》。吴老师以“什么是英雄?”问题开篇,引出同学们对英雄与平凡人这两个看似相反概念的讨论,最后得出英雄也有平凡人的一面,并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完美的结论。
第二个片段是《第八章·永不停息的自由飞舞》。吴老师结合图片,将片段中对敦煌飞天的描写——“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交融汇合而成的”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配合着吴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敦煌飞天的精彩之处。
最后,在分享交流环节,吴老师准备了10个小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如“敦煌女儿樊锦诗先生的籍贯、出生地、成长地分别是哪里?”、“樊先生为北京大学哪一届学生,学的什么专业?哪一年开始到敦煌工作?”……通过一个个小问题,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学们对《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有了更深刻的记忆。
通过本次《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读书沙龙活动,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神秘而遥远的莫高窟,体会了樊锦诗先生对敦煌文化瑰宝的守护,感受到樊老的坚守与传承精神。
佳句赏析: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这句话说的就是七十多年来那些打不走的莫高窟人。——引自章节:第十三章莫高窟人和“莫高精神”
面对死亡,只有那些确信自己已经发现并且得到生命中最有价值之物的人,才会具有这样的从容和勇气。正如王阳明临终前,学生问他还有什么心愿,他留下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已经八十多岁了,总有一天会走的,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聊以欣慰的是,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为莫高窟尽力了!——引自章节:第十三章莫高窟人和“莫高精神”
北大的精神传统对我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坚持做人做事的准则。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严谨诚实,你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绝对不能糊弄人。做人不仅要严谨诚实,还要有定力,有责任担当,不能乱跟风,要走在自己的路上。只有看清楚重要的是什么,才能在关键时候不糊涂。——引自章节:第二章神圣的大学
目录节选